饮食文化城市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故事戏剧文化
首页 文化民族文化

流淌着异彩纷呈的服饰文化

2015-04-24 09:29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网

畲族服饰

  畲族服饰文化衰弱的原因
  1、畲族服饰制作工艺技术的衰变
  畲族人民自古便有“菁客”之称,“织绩木皮,染以果实,好五色衣服……衣裳斑斓”是他们给人最深刻的印象。从很早以前他们就开始耕种苎麻等可用来制作服饰的农作物。霞浦与生产丝线而闻名的浙江苍南和平阳毗邻,这些丝线也成为畲民制作服饰的重要材料。

  新中国成立以前,畲民所穿衣服的布料有一半以上是使用自己纺织的纻布制成,即时的畲村可谓“家家种苎,户户织布”,苎麻种植面积占有很大比例。上世纪80年代以后,机织布、化学纤维布、涤纶、人造丝等新式布料进入霞浦畲族聚居区市场,逐渐取代了原先自种、自纺、自织的纻布或棉土布,成为畲族服饰的主要面料来源。

  畲民衣服尚青蓝或青黑色,历史上用作染料的植物是蓝靛。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载:“蓝淀(靛)。蓝有两种,叶大高者谓马蓝,小者谓板蓝。郡中多板蓝,霜后割取,浸巨桶中,再越宿,乃出其枝梗,纳灰疾搅之,泡桶微白,久之渐青。

  泡尽,淀花与灰俱除,乃澄,蓄之而泻出其水,则淀可滤而滤矣。”明清时期,畲民大都用自己种植的蓝靛作染料来给纻布上色,但因制作染料过程繁杂,耗时费力,且有脱色现象。民国以后,畲民大都用传入的化工染料,放弃了植物染料。

  80年代以后,传统的服饰染料基本被废弃,越来越多人选用价格便宜、染色方便、不易脱色的化工染料。使得畲民制作传统服饰的染料技艺失传,加快了文化多样性的丧失。畲民长期生活于山野之间,一直过着“男耕女织”的小农生活,上世纪80年代前,很多霞浦畲民家中还都有纺车、牵苎车、架、缠线车、梭、经帘、织机等纺织工具。

  这套工具都是用竹和杉木制成,经久耐用,一般能用上百年。从收获苎麻到织布,要经历破苎丝、捻线、纺线、抽苎、拉线、织布等过程。在传统的社会里,畲民妇女的日常劳作之一是制麻、纺布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,畲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,传统的纺织工具已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,畲民的服饰制作工具逐渐消失。

  2、服饰制作艺人的后继乏人
  制作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烈的乡土气息的畲族服饰,织布、蜡染、编织花带、刺绣等繁杂的工艺程序,都需要有专门的技巧。编织花带是畲族妇女的基本功,畲族女孩编织的花带色彩鲜艳,有蓝底红花、绿底白花、白底黑子纹饰多种款式。

  畲族服饰还有一特色是刺绣色彩鲜艳明快,图案精美,从事刺绣者以男性居多,他们会在女性衣裳、被单、鞋面、烟袋等上面绣上精美的创意图案。而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,霞浦畲族的传统服饰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。

  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,随着民族平等、民族共处等政策的进一步深化,实行了“引导型社会变迁”。这一时期对畲族人民而言面临着双重压力,一方面,来自西方模式的全球性现代化全面启动;另一方面,来自其他发达民族主流文化以及发达地区的经济影响进一步加深。

  在外部压力(国家引导)和内部动力(自然发展)的双重力量的作用之下,畲族发生了深层的社会转型,既包括社会的基本价值,生活方式,文化心理,道德价值信仰等隐性结构的改变。除了社会转型这一深层次的原因外,个体需求的转变也加剧了畲族服饰文化变迁。

  您可能也喜欢:
  畲族吉祥物:畲族彩带
  简单奇特的哈尼族乐器,巴乌
  畲族传统节日:招兵节
  民族文化的表现:仡佬族阳戏

展开阅读
共有3条信息2/3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
八字合婚八字精批十年大运测终生运
2024甲辰年十二生肖运程(完整版)

热门推荐

姓名配对测终生运测事业运合婚配对命格精批2023生肖运

综合测试

生日密码
生辰八字
称骨骨重
前世今生
生肖查询
生命灵数
黄道吉日
公历换农历
农历转公历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