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食文化城市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故事戏剧文化
首页 文化城市文化

你所不知的福建八闽文化

2015-05-19 17:12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网

浦南古傩

   浦南古傩
  浦南古傩,闽南语称为“大”或“大头仔”,其产生的时间和原因都由于无文献记载而无从考证。当地人称“弄大”。唐朝末年,当地百姓以古傩出巡的形式,祈求风调雨顺、驱魔逐疫。百姓用木头雕出吓走妖怪的七品官头像,用竹条编出鼓形竹筐,套上官服,称做“大”。

  七品官书童(师爷),被做成另外一尊“大”(后演变为小丑)。久而久之,古傩成为当地习俗。古傩表演时,表演者要将身体装进竹筐里,穿上古代戏剧服饰,顶部装上一个比头大三倍的面具,随着歌仔戏的打击乐,且行且舞,做出夸张滑稽的动作。2011年5月,浦南古傩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。

  蔡氏漆线雕(厦门)
  漆线雕起源于厦门同安马巷镇,早期被称为“漆线妆佛”,即用“漆线”的工艺来装饰佛像的意思。漆作家庭的手艺传承靠的是祖上的技艺口传心授、秘而不宣。年过7旬的蔡水况是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的第12代传人。1947年,第11代传人蔡文沛把蔡氏在同安府的作坊迁到厦门,广收门徒,家门秘技才公开于世。

  福建脱胎漆艺
  说到脱胎漆器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发展历史,人们总要把它同“沈绍安”的名字连在一起,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“沈绍安”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。福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(今福州市)漆艺人沈绍安(1767年-1835年)。在历史上,福州脱胎漆器曾被收藏为宫廷珍品,世界各方人士曾用“珍贵的黑宝石”、“东方难得的珍品”、“髹饰之光”、“人间国宝”等词句来形容福州脱胎漆器的精美。

  福州软木画工艺(福州)
  即便是一片厚度在毫米之间的栓木皮,61岁的吴万源也能利用刀尖,像舞者一样在上面跳“芭蕾”。近40年刀功的他,早已谙熟于心,老花镜下的刻刀刀尖在木皮上连续地在作迂回、旋转,或是某些规则或不规则的曲线,顷刻间古松的枝干、松丝,跃然眼前。

  百年软木画的历史,在城市化与社会的进程中,有过辉煌,有过衰落,也有过振兴。如何既保留传统手工技艺,又能结合现代审美观念满足时代市场需求,刀法之外的生存方式,对吴万源他们而言,也是一门技术。

  您可能还喜欢:
  藏戏——西藏文化的“活化石”
  独具魅力的西藏服饰文化
  魅力弥久的山南昌果卓舞
  雪域高原上的奇葩丁青热巴

展开阅读
共有4条信息2/4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
八字合婚八字精批十年大运测终生运
2024甲辰年十二生肖运程(完整版)

热门推荐

姓名配对测终生运测事业运合婚配对命格精批2023生肖运

综合测试

生日密码
生辰八字
称骨骨重
前世今生
生肖查询
生命灵数
黄道吉日
公历换农历
农历转公历
返回顶部